很多人都喜欢珠宝,但是珠宝玉石行业属于专业知识比较强的行业,很多行业知识讳莫如深。所谓隔行如隔山,有的人就喜欢听很多托的忽悠,走进购买珠宝的误区,今天,头条君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坑人的误区。
珠宝消费误区一:迷信珠宝的产地
案例:张小姐到南非公派出差,听说南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产地,感觉到在产地买钻石应该很便宜,又有熟人带,于是花2万多元人民币给自己买了一粒50分的钻石,但是没有附带钻石证书。回国后,张小姐将钻石送到国检中心检测,结果净度为P级,颜色级别也不高。2万元的价格与国内同类商品相比,还贵了许多。

现在很多人利用出公差,旅游的机会,到珠宝玉石的产地或者集散地地购买珠宝,因为他们认定到产地一定能买到便宜货。如去新疆买和田玉,去南非买钻石,去巴西买彩色宝石,去缅甸买翡翠等。
事实上,这些产地买回来的珠宝并不是最便宜的,甚至还要比正常的市场价格贵出很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份是经过人工处理或是假冒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消费者完全忘记了:
首先,普通消费者珠宝鉴定能力极为有限;
其次,普通消费者对珠宝的行情知之甚少。
这两点就决定了消费者在珠宝产地或集散地能淘着又便宜又好的宝贝,机率很低。
珠宝消费误区二:只要投资珠宝就一定赚钱
案例:王阿姨去云南旅游买了一只翡翠手镯,经检测是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王阿姨一再追问是否是A货,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兴奋得不得了,大声说:“赚大钱了!”
原来,她以为翡翠的A货、B货、C货代表翡翠的等级,等级越高越值钱。翡翠的A货、B货、C货并不代表等级,而是代表是否经过人工处理,是商业上对这几类翡翠的俗称。

如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俗称A货;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俗称B货;染色翡翠俗称C货;经过染色,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俗称B+C货。
而且,即便是你买到A货,买的是底子很差的砖头料,想要赚钱基本也是不可能的。虽然近些年来,翡翠价格暴涨,但是,低端翡翠的价格还是很稳定的,增值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珠宝卖场经常会听到导购和消费者说,买黄金的首饰好,保值,等于存钱。可事实上,黄金首饰并不等同于黄金,其包含了原料、工艺、人力成本等多方面,比金价本身高出许多。当金价上涨时,首饰金价会立即跟着上涨;而当金价下跌时,首饰商为争取利润往往不会应声下调首饰金价,而会滞后许多。所以黄金 首饰只适合佩戴或者收藏,并不能当作投资。
另外,购买珠宝首饰并不单单是为保值,还为了美化生活,特别是购买镶嵌珠宝的首饰时,更不能追求足金,镶宝石首饰以K金,玫瑰金的性能较为理想。
珠宝消费误区三:在民间、地摊可以“淘宝、捡漏”
案例:李先生受雇于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平时专到各地农村收购一些古董家具,古瓷字画,古玩玉器等老货,用于充实老板的私人收藏。某次3.15免费检测活动期间,李先生一共送来了十余件从民间收藏的玉镯,玉器,检测结果这些玉器全部是假的,分别都有染色石英岩,翡翠B+C货(染色,漂白,充填),玻璃,塑料等。
这些年,基于“好东西藏在民间”思想,这种民间收购行为越来越多。而这种行为要求收购方要有非常好的学识和眼力。事实也证明,随着民间收藏的日益兴盛,古玉的造假技术也日渐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而且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事情基本已经不可能了,只要有那么一点消息,很多人也会闻风而动,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藏得住的。
珠宝消费误区四:珠宝质地完美论
案例:张先生一家三口怒气冲冲地来到商场,口口声声说要退货。原来,张先生的女儿到商场买了一枚0.13克拉的钻石戒指,价格不高,只有2000多元。但回家后发现钻石里有一个小黑点,而且越看越明显,于是互相埋怨当初在买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有一个“懂行”的朋友告诉他们,这粒钻石是垃圾钻,根本就是不合格产品。于是一家三口到商场去说理。商场无法说服他们,于是向国检中心的专家求助。经检测,这粒钻石并不是什么垃圾钻,更不是不合格产品,而且商场出示的是国检中心出具的宝石鉴定证书,证书中有许诺钻石的级别。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耐心解释及调解,双方最后达成和解。
很多消费者不喜欢自己的珠宝玉石内部有瑕疵,认为这样是不完美的,于是在挑选珠宝时慎之又慎,唯恐买到内部有一丝杂质或极细裂纹的珠宝。其实,天然的珠宝玉石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细微的缺陷,只要不影响珠宝的外在美,不影响珠宝的耐久性,就不是大问题。
如红宝石、祖母绿几乎不可能买到内部完全没有瑕疵的。相反,内部有天然的一些生长现象,正能体现出珠宝的天然属性。甚至一些天然的包裹体还能令宝石产生无与伦比的美,极大地提升其价值。如猫眼效应、星光效应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珠宝消费误区五:珠宝是奢侈品 我们消费不起
在常人的眼里,珠宝首饰是一种奢侈品,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是消费不起的。实际上,珠宝有高、中、低档之分,价格的区别也很大,我国珠宝市场至今仍在以中、低档珠宝消费为主,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购买到合适的珠宝首饰。
珠宝消费误区六:低价钱可以购买到高品质的珠宝
一些消费者并不了解某些珠宝首饰的真正价值,经常想要用较少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珠宝。这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商人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 心态,低价出售造假的伪劣品,所以在购买珠宝首饰时,一定要购买有信誉的珠宝公司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购买珠宝千万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珠宝消费误区七:宝石很硬 不怕摔碰
一般宝石的确比普通石头坚硬,但这并不等于它不怕摔碰。宝石的硬度是按它耐刻划磨蚀能力而定。但是否易裂损关键是由其韧性决定的,许多宝石硬度越高,其韧性反越小,故越易碎裂。
珠宝消费误区八:珠宝首饰属于“三包”范围
很多人觉得我花了那么贵的价钱买的珠宝首饰理所应当属于“三包”范围内,可以随时退货和调换。其实不然,珠宝首饰和其他商品不一样,不能随时包 退换,只有几个城市出台了珠宝首饰的“三包”政策。一般情况下,以贵金属黄金首饰为例,售卖出的首饰如果要调换,就要按照旧首饰折旧,扣除折旧费,再予以 更换。觅己珠宝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换,终身维修。
珠宝消费误区九:一味追求纯天然无处理的珠宝
有色宝石正成为日益稀缺的商品。你在珠宝商场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钻石,如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大都是通过合成技术,例如加热、上油以便让它们看起来更加耀眼。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价格合理情况下,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在珠宝界对于热处理的彩宝是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