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文章正文

|警惕“金包银”抵押诈骗

  • 浏览数:37次
  • 添加时间:2025-07-03
  • 来源:福州检察之窗
  • 作者:

每月2%的高额保管费

低于市场价的足金质押条件

这看似稳赚不赔的生意

让三位从业多年的黄金回收商

先后受骗

他们不知道

眼前与纯金相差无几的首饰

竟是金包银

警惕金包银抵押诈骗

所谓金包银,即镀金银首饰,以白银为基底,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在表面覆盖一层黄金,其外观呈现出与纯金相似的黄色,含金量远低于纯金。

罗源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董龙枢:(犯罪嫌疑人廖某)他是利用了质押协议中不允许剪开抵押物的行业规则。陈某收到首饰后因为质押协议,他无法剪开首饰,检查其内部,只能对物品表面的包金层进行简单的火烧和刮蹭进行检验,而包金层又是属于真金,故而他会错误地认为该物品为纯金饰品。从而陷入了廖某的圈套当中。

2023年9月,廖某在网购平台购买了金包银首饰,几天后到货的这批镀金首饰,成为了他精心设计的诱饵。在某网络平台上,他看到在罗源经营黄金质押的陈某发布的相关视频,便主动联系陈某,利用“急需周转,足金质押”等话术,一步步引诱陈某这位从事黄金饰品业的“老江湖”陷入自己的圈套。

罗源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董龙枢:陈某收到了廖某的黄金首饰并初步进行检测之后,便向廖某支付了1万块钱的质押费。之后廖某为了进一步降低陈某的戒心,还在接下来的数月之内,按照协议支付了数月的保管费用。

首骗得逞后,廖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他将单次诈骗金额从1万提升至5万。短短7个月时间,尤某、林某等两人也先后中招,涉案总金额累计6.6万元。而这些受害者却一直蒙在鼓里,为坐收每个月的高额保管费而欣喜。

直到有一天廖某突然失联,并且停止支付相关的费用之后,陈某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黄金饰品的所有权,准备进行二次转卖。

2024年4月,陈某在转卖质押首饰时,发现金属表面出现泛白的迹象。他颤抖着切开手镯,银白色的内芯暴露无遗。

报警后,警方迅速锁定廖某,案件随后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罗源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董龙枢:我们首先启动了审查的程序,核查了证据的链条,重点审查了质押协议、实物检测报告、被害人陈述等关键证据。其次,为了确保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我们注重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在审查的过程中积极沟通了廖某的家属,并且最终在2024年7月让廖某的家属代为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并取得了谅解,为案件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最终,罗源县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起诉廖某,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5个月,缓刑2年,罚金1.5万元。

金包银本是一种颇具巧思的工艺,在首饰设计、工艺品制作领域有其独特价值,然而好工艺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来钻空子。这场骗局暴露出民间贵金属回收抵押的漏洞,传统火烧加称重的检测方式,已无法辨别日渐新型的复合工艺。检察机关走访辖区黄金店、典当行等,宣传金包银诈骗手法与质押漏洞,建议用专业仪器查验真伪。

罗源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丁敬标:金包银首饰冒充纯金首饰抵押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黄金店、典当行等相关从业人员,在从事相关贵金属交易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通过查验发票、证书等相关凭据和个人身份证件,必要时可借助仪器或者剪断等多种方式进行查验,提高防骗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报警,早日挽回损失。

从精心设计的诱人话术

到环环相扣的技术伪装

金包银骗局为我们敲响了一记

沉重的警钟

如果您在交易过程中

遇到任何可疑情况

请立即联系司法机关

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