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8 日北京启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活动;剖析黄金洗钱案例、手法、原因,给出监管、机构和个人防范建议 。
【9月8日北京启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同时揭秘黄金洗钱黑幕】 9月8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联合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评价机构及主流媒体,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旨在落实相关方案,提升北京金融引领作用,打造金融发展新名片。 黄金因价值稳定、便于保存,常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钱利器”。下面通过两个案例,剖析黄金洗钱运作链条、危害及防范办法。 4月,陕西西安刘女士报警称被冒充熟人诈骗5万余元。民警查明,不法分子用骗来的钱买黄金,随后在山东某地金店抓获6名涉诈嫌疑人,查扣9公斤涉案黄金。警方顺藤摸瓜,锁定以林某为首的黄金洗钱团伙,该团伙在多省市作案,形成“买、运、销、兑一条线”套路。民警奔赴九省、直辖市、自治区,抓获20名涉电诈嫌疑人,扣押3台涉案车辆、6.25公斤涉诈黄金。经审讯,以刘某、宋某为首的团伙自2023年底勾结境外电诈集团,利用电诈资金买黄金洗钱,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目前,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在审理中。 今年初,一对情侣到金店买2斤黄金,店员觉得可疑。3月,这对情侣又到杭州一家金店,要花80万元买1000克黄金。店员小李想起反诈,怀疑是洗钱行为,遂报警。民警询问时,两人称黄金是给“舅舅”过生日用,但说不出“舅舅”信息。调查发现,他们的银行卡与外省诈骗案有关。两人承认帮诈骗团伙洗钱,目前已被刑拘,案件在侦办中。 常见的黄金洗钱手法有:虚假交易套现,诈骗团伙诱导受害者买黄金后转移实物;空壳公司掩护,犯罪分子注册珠宝公司,虚开发票、伪造交易记录;现金交易隐蔽,利用现金购金规避监管,8月1日起现金购金超10万元需上报。 黄金成为洗钱工具,因其价值集中、便于携带转移,全球流通性强、变现渠道多,交易环节监管有漏洞,价格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防范黄金洗钱,需监管部门、黄金经营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监管部门要完善登记制度,强化跨部门协同,打击非法产业链;黄金经营机构要严格身份核验,留存交易痕迹,履行报告义务;个人要提高警惕,不参与陌生黄金交易,选择正规渠道,举报可疑行为。 防范黄金洗钱,需市场参与者共同配合,维护金融秩序,坚守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