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元/克收的项链只有72.9%黄金
“真金不怕火炼”“足金很软”等民间检验手段不建议使用
近日,湖州长兴警方破获一起专门针对金店的“铼金”诈骗案,跨省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涉案总值80余万元。
今年8月底,雉城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家金店报警,负责人称他们按755元/克市价回收了一条“千足金”项链,总计80克。起初检查一切正常,后续检测却发现这条项链“肚里藏奸”,内部被掺入了大量不明金属,“根本不是足金”。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以高温熔炼方式检测,发现所谓足金只有72.9%黄金。
刑侦大队联合雉城派出所立即展开侦查,迅速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周某(均为化姓),前往安徽某地将二人抓获。二人对诈骗事实供认不讳,作案现场摆着高温熔化炉、模具、榔头等。“周某原是从事专业金器加工工作的。”办案民警说。
今年7月以来,周某利用金属“铼” 外观与黄金相似、密度接近的特性,在黄金中掺入铼制作饰品,再由李某等人冒充足金销往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多家珠宝商行。
据嫌疑人自述,金属“铼”是网上购买的,大约100元一克。铼的熔点和密度与黄金极为相近,仅凭肉眼和手感难以分辨,多家金店已中招。
民警介绍,铼外观呈银白色或灰黑色,与黄金融合后极具迷惑性。
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铼”,出现了铼粉、铼珠、高纯铼块等商品,价格不等,有商家称“高纯铼粉每克仅售29元”,还有商家在“商品详情”写着“黄金掺铼铼金铼粉黄金增重贵金属新材料”,产品为透明包装袋,每克售价150元。
目前二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长兴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办理中。
湖州警方提醒,购买或收购黄金时一定要提防“金”里藏“铼”,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对来源不明的黄金饰品保持警惕,最好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后再交易。
铼冒充黄金案件近年多发
记者了解发现,以铼冒充黄金的案件近年在全国各地频发。
小廖是重庆一家黄金回收商行员工,去年12月21日下午,他收购了一根黄金项链,送到回收厂却被退回,原因是其中掺入了金属铼。
小廖说,以前黄金掺假的主要手段是加入铱、钨等金属,依靠火烧等方法,大多可以快速辨别。他回收这根项链时,也按照以前的方法测试,不仅外观和纯金没什么区别,称重、火烧也没能分辨真假。
据央视报道,随着“买金热”持续升温,黄金掺假也出现新“套路”。去年3月,宁波慈溪经营黄金首饰回收的刘先生,他用460元每克的价格,收购了两件黄金首饰,共129克。第2天,回收黄金的厂家告知他,这两件黄金饰品可能掺了“铼”,刘先生报了案。
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眼镜检测中心收到检验委托,发现样品外观与足金极其相似,检测中发现,仪器在多个点位识别均显示“999足金”,检测人员继续用锉刀打磨,发现金块上出现了很多凸起的小白点,进一步检验为掺“铼”黄金——“铼”掺在足金中,不仅价格低
廉且不易被发现。
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眼镜检测中心主任王超说:“经过他们同意后,我们反复锉、反复测,越往里面锉,‘铼’峰就越高,说明内部‘铼’含量比较高。”
也有犯罪分子把铼和钨同时掺入黄金。
铼(Re)熔点3180℃,钨(W)熔点3410℃,铼钨一定比例掺入黄金,制成密度(19.25-19.32g/cm3)与足金(19.32g/cm3)高度接近的“金饰”。密度与黄金差异不足0.5%,普通称重无法识别,由于熔点高,常规火烧测试(金熔点1064℃)无法暴露问题,耐腐蚀性强,传统酸洗检测也会失效。
45.11克“金手镯”
含银35克含金仅10克
去年2月底,上海公安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李女士春节前在网络二手平台购买了一只价值两万元的足金手镯,线下交易时证书、发票齐全,就连使用火枪灼烧也没出现异常。
李女士说:“卖家说买的时候是28000多元,当时我们还特地带把火枪,想着不变色就是真的,当场烧红了,没有变色,我还特地买了小秤去称,克数、重量都一样。他还给了假冒的周大福袋子,还弄了发票。后来拿去鉴定,剪开来里面全部是银,我们就报了警。”
办案民警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发货地址是伪造的虚拟地址,通过某电商平台寻得一商户,制作了购买黄金所需的4件套,即购物袋、质保凭证、出货单以及(手镯)品名吊牌,假发票也是通过平台,按照当天的市场金价做的。
“本案被害人购买的手镯,重45.11克,含金量是10克,含银量是35克。一般的检测手法根本辨别不出来,只有国家相关的鉴定机构才能辨别真假。”
警惕直播间以“足金”“国检证书”
为噱头吸引买家
据央视报道,随着国际金价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随之而来的,是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多位消费者表示,多个网络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
记者发现,网络平台上多个直播间销售“999足金”产品,一些网络主播在珠宝交易中心火热代购,不断以“足金”“国检证书”等关键词为噱头吸引观众下单。
消费者杨女士说,“看好了是‘999足金’才买的,当时下单是500元/克,卖家说会自带证书,有一个二维码,他可能以为别人都不会查,我拿回来一查,查无此证。问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也不正面回答,让我退回来。”
专业人士提醒,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掺假黄金多为三类:一是加入其他金属与黄金混合冒充;二是在其他金属表面包裹一层黄金以假乱真;三是完全以其他金属冒充黄金的外观,不含一点金元素。这三种情况均建议送至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检测,“真金不怕火炼”“足金很软”等均为民间检验手段,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