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接了个猎头朋友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看深圳某珠宝公司人力负责人的机会。我好奇顺手去搜了下BOSS招聘信息,发现好多家珠宝公司都在招聘人力负责人。
这个有点反直觉,一般某家公司招聘HRD很正常,当一个行业在集中更换HRD一号位的时候,往往意味行业要变天了。
一、珠宝公司的盈利模式
金价不是一直在上涨吗?应该是很赚才对,为啥珠宝公司业务变天了?这不得不了解下珠宝公司的盈利模式。
一直以为珠宝公司金店是赚的低买高卖的黄金原料差价,没想到赚取的是固定的品牌、设计和加工费用,这个是不是很反直觉?
珠宝公司先采购黄金原料备货,成本被锁定,然后设计、加工成首饰后销售,赚取的是那部分固定的加工费和品牌溢价。定价逻辑是当日国际金价基准 + 固定的加工费/品牌溢价,行业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头部在40%左右。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BUG,就是库存风险。当珠宝公司手里有大量的黄金原料和成品库存,如果金价暴跌,他们手上的库存价值就会缩水,形成存货跌价损失,直接侵蚀利润。相反,金价暴涨时,虽然库存价值升高,但销售模式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享受金价上涨的全部红利。
当下客户端有啥影响呢?门店客流量和实际销量下降,很多珠宝公司在关闭实体门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金价上涨,客户追涨杀跌心理,处于观望,推迟购买;二是就是线上渠道的影响,客户被分流;三是在金价上涨周期,消费者的资金可能更倾向于购买纯粹的投资金条。
很显然行情属于剧烈的单边上涨,珠宝公司面临收入端下滑,成本端上升,毛利率下滑,利润空间被挤压。
二、珠宝公司业务都在调整什么?
1.向优秀看齐,对标奢侈品,高溢价。这里面最优秀的企业是老铺黄金、琳朝珠宝、君佩珠宝。通过古法黄金、高端定制、东方文化等元素锁定高端客群,限量和定制提升定价权。
2.调整产品结构,丰富场景,一口价。大力推广按件计价取代按克计价,增加黄金婚礼场景外其他消费场景产品,比如针对年轻人群的日常穿搭、职场社交、运动健身、社交分享等场景,把收藏品变成日常配饰。另外增加非黄金类如玉石,钻石等产品线。
3.品牌和渠道建设,流量和体验两手抓。通过直播电商、小红书种草等线上渠道触达更广客户,并通过会员体系增强客户粘性,稳定销售基本盘。强化品牌故事、通过卓越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出海东南亚,日韩等文化圈市场。
4.动态库存管理,柔性供应链,快周转。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策略,降低高价位库存积压的风险。寻求更灵活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共同分担价格波动风险。
5.黄金租赁和套期保值,动态部分套保。套期保值:对未来1-2个月要卖的产品,提前在期货市场锁定金价,避免涨价或跌价的风险;黄金租赁:从银行租黄金,卖出去再还,不用自己囤库存,降低资金占用。这招挺聪明的,具备金融属性的产品就是好,可以用金融工具调节,其实21年前房子也可以这么玩。
三、业务调整后,组织如何跟上?
业务变组织变,不同定位的珠宝公司组织策略可能完全不一样,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针对高端品牌:文化服务驱动,主打高净值人群
组织:按品类或客群成立事业部,比如古法金事业部,高定事业部。
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引进工艺大师,高端奢侈品销售人才,文化顾问等。
机制:引入合伙人机制,绑定核心人才;对限量款采取项目制考核等。
文化:师徒传承计划、匠心勋章体系、 高端文化沙龙等。
<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