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正式落地,该政策通过区分黄金的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实行差异化税收规则,对不同市场主体产生了不同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 受益方
- 合规的大型黄金企业:头部会员企业凭借渠道与定价权优势,在新政下虽有成本压力,但仍可从容应对。例如,中金黄金等上游开采冶炼企业,卖黄金时仍免增值税,利润可能会直接增加。
- 场内交易机构:如期货公司、金融机构等,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场内机构,可享受免征增值税以及简化退税流程等优惠,降低了交易中的税务成本和操作成本,资金效率将明显提升。
- 投资性黄金消费者:投资需求层面,通过交易所或银行代理的标准化产品,如黄金ETF、积存金等成本优势凸显。以10万元标准黄金为例,交易所渠道免税,场外交易需缴13%增值税,成本相差较大。
- 非投资性黄金加工企业:做金首饰、工业用金的企业,能先按6%抵扣进项税,卖的时候再开专票给消费者,税负压力较小,还能借市场规范抢违规商家的生意。
- 承压方
- 中小非会员企业:深圳水贝市场等一些中小非会员企业,非交易所渠道采购成本上涨,又不能开专票,客户流失,库存周转延长,净利润可能下降15%-20%,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
- 非投资性黄金消费者:金饰价格因企业进项税抵扣减少而明显上涨,如周大福足金饰、菜百首饰等每克涨幅超60元,这增加了非投资性黄金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 部分金融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黄金业务上进行了调整,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暂停了部分黄金业务,兴业银行提高了积存金购买起点,这表明金融机构在业务调整中面临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