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位店主指着柜台上几件蒙尘的玉石挂件坦言:“这些三年前均价三千收来的,现在九百都难出手。”而在不远处的拍卖行,一块掌心大小的和田玉籽料,正以千万元的估价等待竞拍。
在珠宝投资领域,买入价格只是序幕,变现能力才是真正的考验。普通玉石市场大部分产品保值率不足30%,而顶级籽料却能在拍卖行拍出天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揭示了珠宝投资的核心秘密——接盘者的认同度,直接决定了你手中资产的最终价值。
2025年的珠宝市场正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态势。一边是普通玉石工艺品转手时价格大幅缩水,甚至贬值超过90%。另一边,顶级珠宝却展现出强劲抗周期能力——以古法黄金品类为例,老铺黄金年内两次提价后仍引发断货潮,北京SKP门店曾出现顾客排队2-3小时抢购现象。
黄金市场同样如此。世界黄金理事会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黄金价格已攀升至历史高点,投资需求急剧上升,而珠宝首饰需求却下降了18%。这种分化指向一个事实:购买动机决定了产品的流动性。
投资性购买追求保值增值,看重稀缺性与标准化;装饰性消费则注重美观与时尚,容易被潮流抛弃。前者有活跃的二手市场,后者往往只能折价变现。
在玉石市场,变现难度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普通玉石工艺品转手时价格大幅缩水,而顶级和田玉籽料却一料难求。
和田玉在诸多品类价格波动中,展现出强大保值能力。尤其是带皮色的一级白籽料价格不降反升。从收藏角度来看,作品必须是料顶级,工顶级,意顶级,达到了这三点才能叫收藏级籽料作品。
和田玉保值性还体现在流通活跃度上。据北京荣宝斋2023年春拍数据,当代玉雕大师的和田玉作品成交率达92%,苏然、王永芳等名家作品溢价空间普遍在30%以上。
相比之下,黄龙玉的命运更具戏剧性。2004年前后,这种云南石英岩玉因色泽鲜亮被资本追捧,部分品类价格飙升至每千克万元。但因缺乏文化积淀与稀缺性支撑,短短几年价格断崖式下跌,如今普通摆件几百元即可入手,较巅峰时期贬值超过90%。
水晶市场同样充满变数。今年以来,水晶市场价格全线上涨,高品质的白水晶和超七水晶等价格涨幅约十倍,现在一克售价能达到几千元。但业内人士分析,水晶并非稀缺资源,其价值与黄金、彩宝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水晶热潮可能只是阶段性的市场现象。
与传统玉石相比,优质彩色宝石展现出更强的国际硬通货属性。
彩色钻石市场近期表现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2025年11月,克里斯蒂 Geneva拍卖会上,一枚9.51克拉的内部无瑕艳彩蓝色梨形钻石——梅隆蓝钻,以2560万美元成交。尽管这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相比2014年它拍出的3260万美元,价值下降了约700万美元。
这一案例揭示了顶级宝石的投资逻辑:即使是最稀缺的宝石,其价值也受市场情绪、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拍卖行专家Rahul Kadakia对此评论:“在精英级别,10%到15%的差异总是在预期内的”。
红蓝宝石作为传统硬通货,价格依然保持稳定。特别是缅甸红宝石和克什米尔蓝宝石,因其资源日益稀缺,在各大拍卖会上屡创新高。这些传承级宝石的保值能力,确实经得起时间考验,是资产配置中的稳妥选择。
合成宝石的兴起则对传统市场带来冲击。实验室培育的合成钻石、红蓝宝石等,外观与天然宝石几乎无差别,成本却仅为十分之一。因缺乏收藏属性与稀缺性,合成宝石在二手市场几乎丧失流通价值。某二手奢侈品平台数据显示,其挂牌成交率不足3%,多数卖家需以购入价20%以下才能成交。04 接盘逻辑,谁在为你买单
珠宝投资的接盘者可以分为几个明确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偏好和支付逻辑。
收藏家群体是顶级作品的主要接盘者。他们追求稀缺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对大师作品情有独独钟。例如,南派名家崔磊雕琢的和田玉籽料作品《一念》,2016年拍出460万元,2023年同级别玉雕拍品价格已飙至1300万元。七年间增值近300%,证明了顶级作品的增值潜力。
投资者群体更关注流动性和标准化。他们偏好有明确评级标准和国际行情的品类,如黄金和高品质钻石。世界黄金理事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ETF流入260亿美元,仅略低于2020年第二季度创下的240亿美元的季度纪录。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在大规模配置黄金资产。
时尚消费者则追逐潮流和品牌价值,但对材质本身忠诚度有限。例如,珍珠市场整体价格回调,但品质顶尖的镜面光珍珠依然保值,显示市场正在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品质。
基于接盘逻辑,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升珠宝资产的变现能力:
聚焦稀缺性是首要原则。在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新疆且末矿区出产量的持续减少,使得带皮色的一级白籽料价格不降反升。对真正懂行的藏家而言,优质的玉料永远是稀缺资源。
重视文化积淀同样关键。和田玉展现出强大保值能力的原因,正是源于其资源稀缺与深厚文化底蕴。历经市场检验、具备真实价值支撑的品类,方能在价值沉浮中站稳脚跟。
关注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流通效率。黄金之所以成为全球硬通货,与其标准化体系密不可分。世界黄金理事会指出:“黄金仍然是对冲美元波动、潜在利率削减和通胀担忧的工具”。
选择权威认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有认证的宝石比无认证的同类产品流通速度更快,溢价也更高。
把握市场周期同样不可或缺。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2025年的表现提供了一个范例——其成功正是通过平衡珠宝与手表产品组合,将地理多元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上海一场珠宝拍卖会的休息区,一位资深藏家指着图录上的两件拍品分析道:“这件品牌珠宝是消费,那件无名却是顶级材质的才是投资。前者卖的是工艺和品牌,后者卖的是稀缺资源本身。”
珠宝投资的终极接盘者,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市场对稀缺性的永恒追求。普通珠宝随着时间流逝而折旧,而顶级珠宝却随着资源枯竭而增值。这就是为什么优质和田玉近五年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10%以内,远低于其他品类。
真正的珠宝投资,不是购买最美的装饰品,而是配置稀缺的自然资源。当你的眼光从橱窗的闪耀,转向地质形成的漫长历程,便掌握了珠宝投资的接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