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文章正文

邂逅紫色珍宝,查罗石vs苏纪石你更pick谁?

  • 浏览数:63次
  • 添加时间:2025-11-18
  • 来源:GI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 作者:

查罗石,也称紫硅碱钙石。

化学成分:

K(Ca,Na)2[Si4,O10](OH,F)·H2O。

单斜晶系。晶体少见,多为具纤维结构的多晶质块状集合体

硬度:5.5~6。

蜡状至玻璃光泽(抛光面),局部有丝绢状光泽

半透明至不透明。

苏纪石,又称“硅铁锂钠石”。

1976年最先发现于日本。

大隅石族矿物的一员,化学成分为

(K,Na)(Na,Fe)2(Li,Fe)Si12O30

六方晶系。多呈细粒致密块状集合体

硬度:5.5~6.5。不透明。

蜡状至玻璃光泽(抛光面)。宝石级苏纪石呈紫色。

查罗石颜色多为紫色带白色、绿黑色和橙色斑块,常呈漩涡状、块状、条纹状分布。因颜色鲜艳,紫白相间,以紫色为主,紫色与白色成细长纤维状无定向缠绕一起,似众龙云中飞舞,故在市场上又被称为“紫龙晶”。 

查罗石目前全球只有一个已知产地——俄罗斯。这个在1960年才被发现的产地,让查罗石从一开始就披上了“雪国精灵”的神秘面纱。产地单一也使得优质的查罗石在市场上愈发珍贵。

640.webp_副本.jpg

苏纪石颜色常呈红紫色、蓝紫色,偶见粉红色

640 (1).webp_副本.jpg

苏纪石的主要产地则在遥远的南非。除了南非外,日本、加拿大等地也有少量产出。其中南非产的苏纪石品质最佳,特别是那种具有鲜艳紫色和结构细腻的宝石级材料,仅占全部产量的不足0.5%

苏纪石与查罗石最明显的鉴别特征是二者的结构。苏纪石为粒状结构;查罗石为纤维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也使得查罗石具有独特的丝绢光泽。苏纪石结构细腻,可以出现透明度好的优质品;而查罗石的质地相对较粗。

查罗石和苏纪石的优化处理方法主要都是染色。颜色浅的地方染色或把整体颜色染深。鉴别是样品放大检查可见染色剂沿颗粒间隙和裂纹处浓集,用酒精棉球擦试可掉色。若要进一步详细确认则需借助大型仪器的帮助。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保养中也要注意防止磕碰,在清洁时,使用柔软的毛刷和温和的肥皂水轻轻清洗即可,切忌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强烈的震动可能会对宝石内部造成损伤。同时要避免接触化学试剂,包括香水、发胶等日常化学品,这些物质可能会侵蚀宝石表面,使其光泽受损。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强烈的阳光可能会导致颜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