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金(8.020, -0.21, -2.55%)柜台前,顾客崔先生盯着“今日金价”显得有些犹豫。“黄金一天一个价,还在犹豫要不要再囤点儿金。”他告诉记者,自己投资过实物金条,但如今在金价上涨和税收新政的双重影响下,买入和卖出的决定都变得有点儿难。记者从中国黄金门店店员处获悉,投资金条需要调货,黄金首饰等品类正常销售。而在不远处的周大福和周生生柜台,投资金条虽然仍有少量现货,但价格已悄然上调。
这一切变化始于11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正式实施,首次明确区分黄金的“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对实物交割环节实行差异化税收管理。
政策核心:“双维度”精准施策
本次黄金税收政策的关键变化是通过“双维度”精准分类施策,即按交易渠道分为“会员单位”和“客户”,从黄金用途分为“投资性”和“非投资性”。以“一级”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例,买卖黄金的会员仍享受增值税豁免,但提现黄金会员的税务处理将因其用途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于投资性用途,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在提取并转售黄金时的增值税处理方式并未改变。会员从交易所免税提取黄金后,将其作为投资产品(如品牌金条等)转售时,仍与此前一样,仅对增值部分征收13%的增值税,并将税负转嫁给其客户。当该客户(从会员处购买投资产品后)再次向他人转售时,由于他们无法从交易所会员处获得可抵扣的进项增值税发票(会员仅能向购买方开具普通发票),因此将承担额外的增值税负(售价的13%)。正因如此,新政实施后,零售投资者显然会选择直接向交易所会员购买投资产品,因为这样成本更低。
对于非投资性用途,交易所会员现仅能按购入价的6%抵扣其13%的销售增值税,而此前可抵扣进项全额13%。增加的税负将转嫁至其客户与消费者。这意味着,黄金珠宝的零售价格因此较以往更为昂贵,因为消费者现在需要支付额外增值税负,大约是售价的13%减去成本的6%。
市场反应:金饰普涨、渠道分化
新政实施半个多月来,黄金市场已出现明显变化。据记者观察,11月以来,与现货黄金走势“冲高回落”“震荡调整”的态势相反,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足金首饰价格却普遍上调60—70元/克,多数品牌金已经站上了1300元/克。“投资金条不参加克减的活动,没有工费,销售也没有提成,目前没有大量现货,如果购买需要调货。”周生生专柜销售人员表示,10月下旬,品牌定价黄金价格已经调整了一轮,涨幅在14%左右,“目前投资金条比首饰的价位要合适,刚刚卖出一块50克的金块。”
零售端的变化只是冰山一角。11月3日,工商银行(8.250, -0.02, -0.24%)与建设银行(9.790, -0.03, -0.31%)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受理旗下如意金积存、易存金等部分业务。不过,11月3日晚间,工商银行再次公告称,已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事实上,进入10月份以来,已有多家银行陆续对积存金业务进行了调整。目前来看,各家银行积存金最低起投金额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行业积存金的起投标准刷新了历史新高。
其中,积存金起投门槛最高的为中信银行(7.920, -0.04, -0.50%),定期积存定投最低金额由1000元上调至1500元。定期积存计划定时定量的最低定投克重保持不变,仍为1克起存。建设银行与兴业银行(21.360, -0.16, -0.74%)积存金目前的起投金额均为1200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银行年内也都已对该业务的起投门槛进行过多次调整。如今1200元的积存金起投门槛是建设银行在今年内的第四次调整;兴业银行也在10月份内两次上调积存金起投门槛。此外,多家银行还将积存金从“固定门槛”转向“浮动机制”。交通银行(7.620, -0.03, -0.39%)于10月27日率先将积存模式由“固定金额”转为“随金价浮动”,客户积存金额需≥实时金价且为100元整数倍。
记者发现,如果在银行渠道买投资金条,新规前后的价格没有明显涨动。比如,工商银行如意金条是该行的自营金条。11月21日,其100克规格报价为94339元。工行手机银行显示,其默认开具的发票类型为增值税普通发票,发票销售方名称栏显示的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业务部。
在回收市场,变化同样明显。11月22日,李沧区一家金店当日金价为1009元/克,而回收价格为922元/克,“大盘价”的黄金没有了,售价与回收价格之间的价差也从二三十元扩大到了八九十元。“这个月,拿金条来打首饰的顾客明显增多,直接避免了直接购买金饰的额外税收费用。”少山路一家金店老板表示,金饰价格普涨,而银行渠道等金条的价格仍然享受原来的税收优惠,“务实派”珠宝消费者“曲线购金”,从银行购买金条拿来金店加工,促使“打金模式”逐渐升温。
投资者:从持有实物到持有份额
面对税收新政下实物黄金投资成本上升,投资者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
“90后”程序员小林,近两年一直通过手机银行App定投“积存金”。截至11月中旬,她已累计积存26克黄金。“我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就像用买奶茶的钱攒金条。”但随着银行上调积存起点金额,她表示会有一些压力。
同样选择积存方式的还有市民张先生,他通过定投购买了55克黄金。在他看来,即便短期有波动,黄金的长期保值功能依然吸引人。“短期跳水在所难免,但长期看,收益比定期存款好,至少跑赢了通货膨胀。”
一些擅长短线操作的投资者已迅速转向金融化黄金产品。“00后”投资者小夏2023年首次接触黄金投资,就是在支付宝上购买黄金ETF。她表示:“交易便捷,手续费低,卖出后资金很快就能到账。”以小夏为代表的投资者更看重资金流动性和低交易成本,黄金ETF仿佛成为最大赢家。
“税收新政强化了黄金ETF作为‘类现货’工具的地位,其低成本、高流动性、税收透明的组合优势在各类产品中最为突出。”华泰证券(20.640, -0.95, -4.40%)理财顾问建议,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小额配置选ETF,大额长期持有可考虑实物金条加银行保管箱。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黄金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9月底,国内黄金ETF增仓量高达79.015吨,较2024年同期的29.927吨大幅增长164.03%;总持仓量攀升至193.749吨,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出“场内”黄金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