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文章正文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珠宝特征大盘点

  • 浏览数:102次
  • 添加时间:2024-07-26
  • 来源:GI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 作者:

提到中世纪的欧洲,便想到富丽堂皇、华丽精致的模样,珠宝也是点缀在这华贵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的珠宝主要是由金、银贵金属制作的,还加入了珍贵宝石,使珠宝设计更加丰富,加工工艺不断发展,珐琅工艺、丝线技术、宝石切割及镶嵌技术都蕴含着独特的时代烙印。

一、珐琅工艺

640.webp (2)_副本.jpg

珐琅是中世纪珠宝中常用的装饰技术,特别是在拜占庭时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粉末,通过加热熔化在金属基质上,形成一个色彩斑斓且耐用的装饰性表面。中世纪的珠宝商经常使用珐琅来为他们的设计增添色彩和细节,形成具有艺术美感的花样。这一时期常用的珐琅工艺主要分为内填珐琅和透底珐琅

内填珐琅的制作,没有掐丝这道工序,可以将透明珐琅釉料直接填入图案中进行烧制。透底珐琅,又称透光珐琅、玲珑珐琅。是指利用无色或彩色透光瓷釉进行彩饰,透过此釉,可隐约看到光亮的纹样,形成特有的艺术装饰效果。

二、丝线技术

640.webp (3)_副本.jpg

丝线也是中世纪珠宝中使用的一种流行技术。丝线技术包括将细金属线扭曲和卷曲成复杂的设计,然后焊接在珠宝作品上。这种技术经常被用来创造复杂的图案,并为珠宝添加纹理,使金属更具光泽感和丝绢纹路,在细节上尽显华丽精致。

三、宝石切割及镶嵌工艺

640.webp (4)_副本.jpg

中世纪中期以前,由于切割工艺与器材的限制,宝石仅被简单抛光后,就被镶嵌在了金属底座上,这给珠宝匠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直到14世纪末,切割工艺才有所改进,但也是以素面或简单切割为主。珠宝首饰中镶嵌的彩色宝石,其光彩由于切工的限制,大多不像现代切磨工艺打造出的闪闪发光的效果,更有一层朦胧的神秘美感。

在现代极受欢迎的钻石,因其硬度较高,可是这一时期最难加工的宝石之一,在当时无法打造出完美的圆形明亮式琢型,人们只能将钻石八面体原石用钻石粉进行打磨,原汁原味地镶到金属上——这样的琢型被称为尖琢型。这种琢型并没有让钻石发挥出它高色散强火彩的优势,其闪烁的火彩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着它的美感。

640.webp (5)_副本.jpg

这一时期的珠宝镶嵌主要以包镶为主,用金属将宝石的边缘包裹起来,固定在饰物上,这种方法十分稳固,但透光性不强,不能充分展现宝石的火彩。所以基于切割和镶嵌技术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宝石大多呈现为偏暗的朦胧质地。

中世纪的欧洲珠宝不仅在技艺上为后世留下了瑰宝,也在设计风格上深刻影响着当代的珠宝艺术审美,精致的工艺下蕴含着匠人精神与文化的传承,代表着欧洲珠宝一脉相承的极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