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金价冲破2900美元/盎司、国内金价飙到890元/克的历史高位时,一个被称为"金包银"的首饰新物种突然火了。
打着"黄金平替"的旗号,这类产品用足金十分之一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但疯狂扩张的背后却暗藏危机——买回家的可能不是"黄金平替",而是个烫手山芋。
眼下全球央行都在抢黄金,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新高。可看着金价一天一个样,普通消费者是真下不去手。这时候突然冒出来的"金包银"简直像及时雨——表面看着和黄金一模一样,价格却只要三成甚至一成。
直播电商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金包银"搜索量暴涨320%,直播间成交额直接干到15个亿。但火得快乱得更快,刷某书能看到各种翻车现场:戴两天就掉色、鉴定证书造假、拿假货去金店回收...简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现在整个行业就像脱缰的野马。"法律专家付建直言,"从质量标准到销售规范全是空白,消费者维权都找不到依据。"
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金灿灿的首饰根本验不出真假。商家倒是都会给鉴定证书,可你仔细看就会发现猫腻——证书上只笼统写着"足金/足银",压根不标具体克重。
有个直播卖货的主播信誓旦旦说24克的手镯含金2.84克,可一问怎么验证,立马改口:"得把首饰熔了提纯才行"。这不等于说买定离手,拆穿就得毁东西吗?
检测机构的技术员也无奈:"现在技术根本测不了这种夹心结构,有些商家就是钻这个空子。"中消协更是一针见血:所谓的"金包银"九成九都是镀金货,根本不是真材实料包金。
有网友爆料买的30克“金包银”镯子,号称含金2.8克,结果熔完只剩0.44克,直接缩水八成。
更坑的是价格套路。有款标价2499的项链,总重14.5克号称含金1.2克。按当天足银售价约为10元/克价算,黄金部分单价居然要1900元/克,比真金还贵一倍多!
面对质疑,销售理直气壮:"我们卖的是工艺!光手工费就1000!"可问能不能回收,立马露馅:"今天买明天卖,直接亏一半"。
莫黄金交易所的数据更打脸。今年上半年"金包银"回收量是零,而同期黄金回收量82.7吨。说白了,这玩意买回来就只能当个装饰品,想变现?门都没有。
目前来看,"金包银"就像个美丽的泡沫,表面折射着黄金的光泽,内里却是经不起检验的投机游戏。
在黄金消费升级的浪潮中,"金包银"品类既承载着普通消费者的财富梦想,也暴露出整个行业的监管短板。未来,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完善、教育普及的三重驱动,才能实现从"野蛮生长"到"理性繁荣"的跨越。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而真金的价值,终究要经得起时间和标准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