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宝行业的璀璨舞台上,天然钻石曾长期占据无可争议的C位,成为爱情、永恒与身份的象征。
然而,随着中国河南企业以实验室培育技术突破价格壁垒,培育钻石以"克拉级百元级"成本冲击市场,这场产业变革已从实验室蔓延至消费终端,珠宝行业面临着一场世纪大考。
同样的1克拉,天然钻上万,批发培育钻却跌落百元!
河南作为全球培育钻石的重要产地,全球每10颗培育钻,7颗产自河南。在实验室里,科学家模拟天然钻石生长环境,培育出与天然钻石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无异的钻石,肉眼与仪器检测均难以区分。
这种颠覆性技术突破,使培育钻石零售价仅为天然钻的1%-15%,直接击穿传统珠宝定价体系,因价格优势显著揽获不少消费者的芳心。
据调查显示,18-35岁群体中72%认可培育钻的情感价值,而对天然钻石是智商税的观点愈发流行。
当市场的天平开始倾斜,行业风向也随之改变。周大福等巨头调整战略,把30%的柜台用来展示培育钻,潘多拉更是直接停售天然钻!
回顾过去十年,天然钻石市场轨迹清晰反映行业困境。
2015至2021年,伴随结婚人数增加,天然钻石行业占比从9.6%升至14%,市场规模从500亿增至1000亿元。但自2022年之后,结婚人数锐减,行业占比降至5%,市场规模跌至430亿元。
不难看出,在培育钻石冲击、消费者观念转变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天然钻石市场前景黯淡无比。
业内人士亦直言表示,天然钻石市场面临严峻库存问题。目前,珠宝零售终端钻石库存约1200亿元,而2024年天然钻石市场规模仅约430亿元,按照此销售速度,消化现有库存需2年。
尤其是近一年时间,在金店闭店潮中,天然钻石面临的拆改损失巨大,与品牌方退货博弈的也不少。如部分品牌如金伯利不予理睬,让加盟商自行处理,这相当于给自己品牌和天然钻石行业埋下了一个连环大雷!若不及时处理,天然钻石市场或将面临价格体系崩盘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内市场天然钻石需求下降,但海外市场为珠宝行业提供新机遇。据调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天然钻石需求旺盛,消费者购买力强。
面对产业变局,可以尝试"双轨突围"路径。
出海战略:数据显示,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海外国家,天然钻石存在很大的市场。当然,企业出海需了解目标市场文化、消费习惯和法规,打造符合需求的产品系列,提升竞争力。抓住2年窗口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消化库存、寻找新增长点的关键。
价值重构:天然钻企业转向"精品化+场景延伸",聚焦婚庆、纪念等情感场景,同时拓展工业级钻石市场。中国天然钻协会数据显示,大克拉(5克拉以上)精品钻需求逆势增长27%,投资级钻石拍卖市场年复合回报率仍达8.2%。
当1200亿库存阴影笼罩行业,固守者将成为珠宝业的"诺基亚",而拥抱变革的企业正在缔造"中国钻石"新纪元。这场生死突围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信仰与商业文明的重构。
眼下,中国珠宝企业老板们需一边加速消耗天然钻库存,一边在技术迭代中完成转型升级,方能在产业重构中占据先机。